文章
圖集
視頻
心靈語錄
創業職場
明星
綜合推薦
軍事
历史故事
全部
    
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克制自己的表達欲~
2023/04/16

恰如其分的沉默,

是生而為人最好的修養。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都是因為話多惹的禍。

有時雖然是一片好心,卻因為不會表達,最后倒讓人埋怨;

有時雖然自己是對的,卻因為咄咄逼人,反而落得下風。

仔細想想,哪次滔滔不絕,帶來的不是悔恨?

哪次喋喋不休,帶來的不是煩惱?

正如侯寶林先生所說: 「酒喝頭盅,茶飲二遍,日發千言,不損自傷。」

話說得越多,是非就越多,招致的禍端就越多。

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克制自己的表達欲。

1

不爭辯,克制好勝心

《惠子相梁》里有這樣一則故事。

鹓雛從南海飛到北海,非梧桐樹不棲息,非竹子的果實不吃,非甘泉不飲。

而鷂鷹撿到一只腐臭的老鼠,恰好看到鹓雛飛過。

于是它連忙護住腐鼠,并挑釁地問鹓雛,是不是要搶自己的食物。

鹓雛聽了,一言不發地飛走了。

對于跟自己不同層次的鷂鷹,它壓根不屑爭辯。

人與人之間,不同的高度,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與其浪費時間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論,不如一笑而過、不聞不問。

1999年,《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王朔的文章,名為《我看金庸》。

此文一出,立馬引起學術界的軒然大波。

在文章中,王朔洋洋灑灑兩千余字,將金庸的作品貶得一文不值。

他說自己在閱讀《天龍八部》這本小說時的體驗并不好。

至于差到什麼程度?

王朔說:「這套書一共7本,我捏著鼻子看完了第一本,第二本,怎麼努力也看不動了。

比如一道菜的好壞不必全吃完才能說吧?嘗幾口就知道了。」

王朔還認為,金庸武俠的成功,得益于那個年代匱乏的娛樂生活。

相比于現代文學作品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值一提,這樣的作品也沒有翻拍成電視劇的必要。

對于王朔的全盤否定,金庸回復說: 「八風不動!」

八風是佛教的說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件順事四件逆事。

不管是贊美還是毀謗,都要保持不為所動的修養。

他還親自寫信給王朔:「您的批評,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才力,那是無可奈何的了。」

簡簡單單一句話,完美地彰顯了什麼是大俠風范和容人之量。

莊子曰:「大辯不辯。」

意思是,辯論的最高境界是不辯。

每個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

你站山巔,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滿目的荒涼。

意見不同,不必互相說服,只需互相尊重;

觀點相悖,不必相互理解,只需互相包容。

境界越高的人,都懂得少與人爭,默默修煉,遠離是非。

2

不解釋,克制反駁欲

生活中,很多人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你努力工作一路高升,就會有人說你靠潛規則上位;

你奮力創業有所成就,就會有人說你是走了狗屎運;

你性格隨和人緣廣泛,就會有人說你趨炎附勢、處世圓滑……

很多時候,事實并非外界所傳言,但我們卻百口莫辯。

如果怎麼都解釋不清楚,不如緘口不言,保持沉默。

作為現代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成就毋庸置疑。

但是在早年,他卻在文化界引起過許多的爭議。

當時,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決定聘請沈從文為教授。

同時期的教授劉文典立馬嘲諷說:

「陳寅恪是真正的教授,拿400塊是應該的,我只能拿40塊,朱自清只配拿4塊,至于沈從文,4毛錢都不應該給!」

在他看來,沈從文出身農村,小學都沒有畢業。相比于其他的名校畢業的講師,學歷遜色了太多,配不上教授的職位。

面對外界的質疑,沈從文始終一言不發,只安心讀好書,教好課。

後來,他開始潛心鉆研歷史文物研究,每天花費大量時間與綢子、緞子打交道。

又有人在背后置喙:「整天不務正業。」

沈從文同樣不在意,仍舊潛心鉆研,伏案記載創作。

最終,15年后,沈從文著作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出版,立刻享譽全中國。

此書填補了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 被譽為「古代服飾研究的奠基之作」。

這時人們才知道,那個一言不發的「鄉下人」,其實是真正的學者和大家。

人活于世,有時不必解釋太多。

就像李敖講的那樣:

敵人不信你的解釋,朋友無須你的解釋。

懂你的人,無需解釋心自明,不懂你的人,說破嘴皮仍蒼白無力。

比起大聲喧嘩,靜默不語往往更有力量。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為了讓別人認同自己費盡口舌。

而是保持沉默的態度,把時間花在更值得的地方。

3

不多言,克制優越感

1998年,余華獲得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被邀請到某知名大學演講。

他在講座上,講起一個故事。

在他小時候,隔壁住著一家四口,生活很是窮困。

妻子剛生下兒子,沒有奶水,營養不良。眼看再這樣下去,嬰兒就餓死了。

後來,村里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妻,想用三斤肉和兩只雞,認下他們的二女兒。

丈夫遲疑了很久,沒有答應。

但最終在生活的脅迫下,丈夫低頭了,將二女兒送去了那對夫妻家里。

故事剛剛說完,台下的一位留學生,站起來不屑地說:

「為了吃肉都能把自己孩子送人,這種父母就不配當父母。」

余華停頓了一下,問這位學生:「請問你在這里讀書,每月的生活費是多少?」

留學生回答說:「大約90歐。」

余華又問:「那你,大概多久吃一次肉?」

留學生回答:「如果愿意,頓頓都可以吃。」

余華問:「那你的錢是自己掙的嗎?」

留學生回答:「父母給的!」

余華立馬沉下臉,對那個留學生說:

如果你是靠自己掙錢來國外讀書,我會尊重,可你靠著父母給錢讀書,卻去指責那些比你窮苦的人。

你口中的指責真是令人發指,你有沒有想過,他們并沒有你這麼優越的家庭條件。

生活中,也許我們也曾因為某件事,就對著別人的生活極盡諷刺和挖苦。

然而我們了解到的,也許只是冰山下的一角。

那些看似離奇的選擇背后,往往隱藏著別人最難以言喻的辛酸和痛楚。

每個人立場不同,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自然也不盡相同。

有時你不經意的一句評價,就會扯開別人好不容易結痂的傷口。

有時你輕飄飄的一句嘲笑,就會給對方帶去難以磨滅的陰影。

學會收起指點的手,不輕言、不妄評,給他人留一份體面。

于己于人,都是一種慈悲。

印度古代哲學家白德巴有一句名言,曾經流傳許久:

「能管住自己的舌頭,是最好的美德。」

比起口若懸河的人,懂得謹言慎行、沉默是金的人,往往更加具備智慧。

克制自己的表達欲,也不是讓我們做一個啞巴。

而是在洞穿世事后學會體諒,看淡是非后學會沉淀。

當我們經歷得越多,就越會明白:

恰如其分的沉默,才是生而為人最好的修養。

與朋友們共勉。

富有靠的是頭腦:只存錢會越來越窮,牢記做好5點,早晚翻身逆襲
2023/02/07
別讓積蓄打了水漂,人過五十,要學會為自己考慮,3種錢不要再花了
2022/11/23
【為什麼你沒有成為富人?】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
2022/11/23
想喊窮時少說話,人千萬不要喊窮,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2/11/23
賺錢要技巧,摳門要智慧:想要有錢,就要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要做到這3件事
2023/02/04
​6個存錢建議+5個存錢方法!無痛存錢,兩年存下20萬
2022/11/23
「愛錢,才能賺錢」越會賺錢的人,越喜歡把時間花在三件事上
2022/11/23
人越窮,越別著急去賺錢!先培養6種「富人思維」:不然一輩子很難賺大錢
2023/02/06
窮人喜歡錢吃錢,富人喜歡錢生錢:想變富有,請先把自己變成「富有的樣子」,每一位普通人,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有錢人
2022/11/23
越富有的人,越喜歡偷偷做3件事,財富不請自來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