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最常見的立威方式就是「殺雞儆猴」,其實「雞」就是立威「道具」而已。可能錯不在「雞」,只是正好符合領導的管理需求而已。
有句話說得好:「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就打那不長眼的。」誰讓你撞「槍口」上呢,只能自認倒霉了?
事實上,領導立威的手段是有跡可循的,只要你看清辨明,就能避免成為立威的「道具」。
首先,立威是要讓大家知道,否則效果就會減弱;其次,選擇合適的「道具」,立威的效果才會放大;最后,恩威并施,才能更好的掌控下屬。
在這里我們探討領導立威的手段,也可以稱之為「五殺立威術」,搞明白以下幾點,最大可能避免成為「道具」。
想必大家都懂「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本來大家心里有意見,但是誰先跳出來,誰挨收拾。
或許領導對這個人并不反感,但大家都不說,就你跳出來說,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形成「破窗效應」,導致局面難以收場。
比如,有些人總是用離職這種方式,變相的提出加薪的需求,對于領導來講,如果這種事情不遏制,大家都這樣做,豈不是自找麻煩。
對于「出頭鳥」來講,即便能力強、業績好,領導為了立威,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麻煩,也必然拿他「開刀」。
有些事情越早遏制局面越容易控制,畢竟職場人的行為準則是「趨利避害」,既然「出頭鳥」獲利了,那麼是否自己這樣做也有效呢?所以,出頭鳥大多數都被當成立威的「道具」。
人與人之間存在親疏遠近,從平時的處事中就能看得出來。與領導親近的人,也隨時有可能成為立威的「道具」,這叫做「殺親」,誰讓大家都知道你們關系好呢。
所以人們經常說,領導翻臉比翻書還快。作為管理者,考慮事情的視角發生了變化。
比如,有些人仗著自己跟領導關系好,不把制度、流程放在眼里,總想著自己跟領導關系好,可以得到更多的便利,可問題是領導需要更多的人做事,所以拿「自己人」開刀最合適。
給別人一種印象,跟他關系那麼好,不留情面的處罰,再看看自己關系都沒到那個份上,更不敢隨意造次,也就達成了立威的效果。
至于以后再給「自己人」資源傾斜作為彌補,其他人也說不出來什麼,畢竟人家關系在那里擺著。能拿親近人「開刀」,那麼其他人總會自己掂量一下,立威效果達成。
職場上總有些人擺不清自己的位置,曾經做出的貢獻夠大,能力也強,影響力也不小,于是跳出來與領導叫板,試圖爭取更多的利益。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但架勢卻很像在支持這種人,對于管理者來講,這絕對是管理路上的阻礙,必須要清除。
「碰就碰帶尖的,磨就磨有楞的」,搞定一百個弱者,不如拿掉一個強者。
只要不服從組織安排,那就可以把小事放大,大會小會樹立反面典型,總有一些看得懂眉眼高低的墻頭草一邊倒;或者適當放縱「欲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一旦抓住把柄必將雷霆手段。
只要打掉這種管理路上的阻礙,其他人必然會在心里評估自己的實力,是否有不服從管理的資本,如果沒有那個資本,最好展現出自己服從性的一面。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適合作為立威的「道具」,有些人能力強,還需要他做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要說不好管理吧,他們還會表現出執行力;要說不用心做事吧,看上去也是勤勤懇懇,但就是不盡心;事情做得不錯,卻存在可以避免的瑕疵,這時就需要「敲山震虎」,那些能力差,工作態度也差的人就會成為「道具」。
拿這類人「開刀」沒有什麼負擔,只是讓那些明明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人看到,并且適當引導一下,表明態度,大家都是成年人,彼此之間心照不宣。
這樣做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領導給留了面子,只要以后工作留意,就不會有什麼麻煩;另一方面不是不能收拾你,而是給你改過的機會,否則那只「雞」就是你未來的下場。
對于弱者而言,要麼你有價值,要麼你有態度,兩者都不具備,那麼成為立威的「道具」也就不奇怪了。
時代迭代相當之快,行業跟不上發展,會被時代淘汰,企業跟不上發展,會被行業淘汰,個人跟不上發展,會被企業淘汰。
創業之初的元老,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但資歷老,故吏門生多,站在功勞簿上坐享其成,他們往往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阻礙。
如果跟不上發展,可以給優厚的待遇,但不能給過大的權力,「殺功勛」從古至今屢見不鮮,要麼不是符合管理者的思維,要麼是跟不上發展。
所以「殺貴」就是一種立威的方式,曾經跟我打拼的人都可以拿掉他的權力,至于其他人來講,你們自己掂量著辦。
雖說有時存在功高震主的情況,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跟不上發展的需要。比如,管理十個人,與管理成百上千的人,能用相同的管理辦法嗎?
人少的時候還能靠情分牽絆管理,但人多了呢?依靠制度、流程來規范人的行為才更合理。所以,有時并非「薄情寡義」,而是要麼一起死,要麼損失一部分人,使組織健康發展。
行走職場,領導立威的手段很多,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方式,也會使用不同的道具。想要避免成為領導立威的「道具」,就需要提早看清辨明領導的手段。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很有可能是因為做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