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存錢和不存錢,中年以后是不一樣的人生!
不少人之所以落魄無奈,就是因為沒有金錢的支撐,認為錢不重要,說話也不硬氣,做事也很難得到有效配合。
真正的高手,會發現世界的真相:有錢沒錢的世界,真的不一樣,錢,不僅僅代表著自由,更代表著一種尊嚴。
曾經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遇到同樣喜歡的衣服,窮人抱怨自己為什麼買不起,唉聲嘆氣度過一天又一天。
而富人則直接把夫人最喜歡的東西,雙手遞給他們,讓夫人非常滿意,甚至很是開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關心。
步入中年以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會越來越差,一旦遇到公司裁員,如果你自己有存款,就不會驚慌失措,你可以淡定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反之,如果你沒有未雨綢繆,反而不能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那麼一切都會產生不必要的變故。
可以說,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哪個都離不開錢。可以說每天24小時都離不開錢,錢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曾這樣說道:
「人追求的當然不全是財富,但至少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錢,才是體面生活的重要來源。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中的一座大山,這座大山,要扛起所有的重擔和責任。
曾經,朋友家人生病,急需一筆醫藥費,讓他出錢時,40歲有余的他,拿不出一分錢,只能借錢度過難關。
日子越久越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只有保持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擁有一份天地,贏得人生的成功。
王爾德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發現確實如此。」
人啊,就是如此,兜里有錢,才能最大化地抵御風險,給到家庭最大的保障,有錢才是一個家的定心丸。
《圓桌派》有一期節目,聊到了「金錢觀」,嘉賓丁學良提到他一個猶太人朋友,說大家總覺得我們猶太人愛錢。但後來我父親的一句話,讓我徹底明白:為什麼我們世世代代都愛錢?
因為一旦遇到迫害,能把一家人的命買下來的,就是錢。
文道曾說:「年輕人的好處,就是每個年輕人都相信自己能飛。而中年人在煽動翅膀時,兩邊羽翼上還掛著甩不掉的重重的秤砣。」
存錢的最大優勢,就是當后代想要一件他想要的東西時,自己能憑借本事說「沒問題」。記得朋友的孩子想要一架大大的模型飛機。
結果因為在當時比較貴,他舍不得,孩子因此而在家傷心了好多天,他逐漸覺得自己因為沒有本事賺錢而失落至極。
人到中年,越來越明白,有錢才是人生真正的底氣,沒有錢一切都不會越來越好,人到中年,最大的安全感,不是推杯換盞間的人脈,而是銀行卡里那個可觀的數字。
不少人將金錢視為糞土,認為錢是萬惡之源,對有錢人充滿敵意。其實,存錢,才是一個人的遠見。
有句話說:「把任何平凡枯燥的事情一遍遍規律地重復下去,得到的一定是不平凡。」
口袋里有錢,心里不慌,你現在的生活,取決于你十年前的選擇。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十年后的生活。
電影《飛馳人生》里有一句台詞:「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年輕的時候,我們認為談錢俗氣。人到中年你會發現,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不管你的收入多少,一定要養成存錢的習慣,存錢和不存錢,生活真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