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 有钱能使鬼推磨。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世间大多数人都对金钱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可为什么同样是每天都在奔波忙碌,人与人之间却会出现极大的贫富差距呢?
有的人可以说是家财万贯,可有的人却一穷二白。
有道是: 穷人是挣钱,富人是赚钱。
正是由于两者选择的获取财富方式的是不同的,穷人往往习惯把要努力挣钱挂在嘴边,而富人则总是用「赚钱」谈论自己的生意,那么「挣钱」和「赚钱」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单独从「挣」和「赚」的字面上来进行分析「挣」钱和「赚」钱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贝字旁。
隐喻一个得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获取财富,而一个则是靠钱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因为在早期的古代贝壳就代表钱,所以(「贝」字旁一般都和钱币财富有关)。
可以说富人总是善于让钱为自己工作,则让手中的钱不断的生钱。而穷人总是为钱而工作,每天都在追着钱跑。
用一段话总结来说:
穷人挣钱是: 我有力气,谁给我钱,我就帮他干活。
富人赚钱是: 我有智慧,我要做的是把钱变成更多的钱。
下面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来思考下10斤黄豆最多究竟能卖多少钱 ?
农民说 :最多30元;
做豆芽的说 :最多120元;
做豆腐的说 :最多240元;
做豆浆的说 :最多750元;
做纳豆胶囊的说 :最多24000元。
他们谁在说谎 谁在骗人?
其实,他们都没有骗人。
这也正如我曾经听过的一话:同样的一笔钱放在不同的人手中,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回报,观念和思维模式的不同将决定一个人的财富。
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也使我深受启发:
从前在一个小山村有一个年轻人特别聪明,就是凭借他的思维智慧才完成了财富逆袭。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着村里人去到山里,开山卖石头。只不过他的卖法却与身边人都不同。
别人卖石子,他卖奇石。
别人是把大的石块砸成石子,卖给需要建筑房屋的人,可这个年轻人居然能够想到花鸟商人肯定会对这里奇形怪状的石头感兴趣,就直接把石块运到了码头,卖给了花鸟商人了。
这石头不仅卖的很好,而且比其他人卖的都会贵。
就这样,这个年轻人凭借自己聪明的头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且成为了村里的首富。
别人卖水果,他卖水果筐
可後來,政府下令,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就不允许开山采石了,被迫无奈这里的人就开始种植果树。
由于,这里的潘桃汁浓肉脆,很是香甜。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就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商前来进货。
村里人通过蟠桃都过上了小康日子,在大家都沉浸在好日子的喜悦中时,这个年轻人却把果树卖了开始重柳树。
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上好的潘桃,有时却会为买不到盛潘桃的筐而发愁。而柳树就是最好的编筐材料。
又过了几年,他成了村子里第一个在城里买商品房的人。
别人做加工,他居然卖广告
再後來,这里通了铁路。小山村更加繁荣了。乡亲们开始由单一的种潘桃卖潘桃开始发展各种果品加工和市场开发。
就在乡亲们都开始筹集资金办厂时,这个年轻人却又在他的地头,砌了一道三米高百米长的砖墙。
大家都感到一头雾水,後來大家都明白了,由于通了铁路,坐火车的人总会经过这万亩桃林,这时他们就会赫然看到这面墙上的广告据说,这可是五百里山川中惟一的一个广告啊。他仅凭这座墙,每年就能得到四万元的回报。
别人怕竞争,他跟自己竞争
再後來有一个国外的大老闆来中国考察项目,当他坐火车经过这个小山村的时候,听到了上边的故事,一下子被这个年轻人的商业智慧所震惊了,就决定一定要这年轻人一面。
可当美国人找到这个年轻人的时时候,他居然正在自己的店门跟自己店隔壁的店主吵架。
原来,他店里的西装标价800元,隔壁就把同样的西装标价750元:他标750元,隔壁就标700元。
这一个月下来,他才批发出8套,可隔壁店的生意却火的不得了,居然都发出了800套。
这个外国人见此很是失望,但当他得知真相后,又欣喜不已,当即就想以百万年薪聘请他。
原来,这两家店都是他的。通过这番操作,他的利润非但没降低,反而猛线增涨了。
看来想要持续赚钱的确需要智慧,并且是需要不断的转变思维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