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總是越來越窮,而富人卻越來越富?歸根結底還是這兩大原因導致的。
富有,歷來是大眾所追求的,所期盼的。人人都想衣食無憂,過著富足的生活,盡管大部分人看似一直在為之奮斗,每天都十分忙碌,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但是卻始終無法實現變得富有的夢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我看來,生活中很多人即使工作的再拼命,報復性加班,但就連工資都不見漲,又何談變得富有。其實,究其原因就是絕大多數人在賺錢和創造財富上都陷入了一個誤區:只要努力,只要吃苦就一定能變富有。
的確,在變富有的路上,努力和吃苦是必不可少的,可是, 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該如何努力?該吃什麼苦呢?因此,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主要就是以下這兩個原因造成的,如果你能從中獲得啟發,或許就能早日擺脫困境。
一、總把貧窮和吃苦劃上等號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 「富人能吃苦,還是窮人能吃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會是「窮人」,甚至覺得這個問題有些荒唐,認為富人根本不需要吃苦,但是,你真的理解什麼是吃苦嗎?大多數人對吃苦的理解,往往都只僅限于受窮,總是把窮和吃苦之間劃上等號,殊不知, 窮就只是窮,不是吃苦。很多窮人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很能吃苦了,也吃了很多苦,每天起早貪黑,經常加班,生活過得很拮據,卻依然窮困潦倒,改變不了現狀,但其實,這些算不上吃苦,更多的是被逼無奈,生活所迫,只能從事最苦最累的體力勞動,靠賣體力賺錢。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窮人吃不了奮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無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是需要吃苦的,但區別就在于,你是不是真的能吃苦?
其實, 吃苦并不是指受窮的能力。因為在這世上,比你窮的,大有人在,那他們應該比你更能吃苦,為何卻也成功不了呢?主要原因就是,吃苦的本質是長時間聚焦一件事的能力,包括在為了做一件事長時間聚焦的過程中,愿意放棄無效社交、娛樂活動以及無意義的消費等等,而「苦」就是指在這個過程中,所需要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獨。所以, 對于吃苦的理解,應該是一種自控能力,是一種自律,是你能否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忍受外界所帶來的一切負面信息,或是對抗內心的孤獨和彷徨。
太多人富不起來,就是因為很多時候,他們都只是在自我感動,自欺欺人,雖然,有人可以一天打幾份工,有人生活可以很節省,看起來又苦又累又遭罪,認為受窮就是在吃苦,但要讓他們真正「吃苦」,專注于一件事上,很容易就會受不了孤獨而選擇放棄,最后這樣「窮困」的日子,只能是日復一日,自我感動也成了循環,所以才說 「窮人吃不了奮斗的苦」。而與之相反的,就是那些靠自己成功的富人,他們白手起家,甚至在變得富有以后,依舊保持勤奮好學,不懼艱辛和孤獨的狀態,他們所吃的苦絕不比窮人少。那麼,說回「富人能吃苦,還是窮人能吃苦」的問題,你的答案還是「窮人」嗎?所以,只有當你明白什麼才是「吃苦」,學會吃苦,那才能有翻身的一天。
二、總把努力用錯方向俗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無論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努力」似乎都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好像做什麼事,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事實是不是真的如此呢?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努力的確是成功的基石,更是必要條件,但是,比努力本身更重要的,應該是努力的方向。而很多窮人之所以成功不了,富不起來,往往就是因為努力的方向不對,他們所謂的努力,不過是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而已,寧可勤奮到死,也不愿意花時間停下來思考和判斷前進的方向是不是對的,而這個過程,只不過營造出了一個「我很努力」的假象,以換取自我安慰罷了,然后可以把問題都歸咎于運氣不好,家庭條件不好等等客觀因素,從不懷疑是自己的問題,到最后人累得半死,還浪費了時間。簡單來說,原地踏步也可以說是很努力,但是,原地踏步必然不會讓你走到目的地。
因此,想要變得富有,就 不要只懂得「低頭拉磨」,要明白「抬頭看路」的重要性。比邁出第一步重要的是向哪邁出第二步,做事別總像無頭蒼蠅似的亂撞,連方向都沒有,一味去做,那這些努力注定是無用的,可想而知,最后也不會有你想要的結果,正所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失敗的次數多了,意志總有一天會被消磨殆盡。
所以,既然要前進,就一定要先找準方向,別總把努力用錯方向,做無用功只會毀了自己。
總結: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因為窮人總是把貧窮和吃苦劃上等號,還總把努力用錯方向,習慣性地自我安慰而導致富不起來,還越來越窮。所以,想要變得富有,就要明白什麼才是吃苦,更要知道該朝什麼方向努力,如果你能做好這兩件事,那就能離富有更進一步,做什麼事也都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