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社會的復雜,所以必然出現階級分化,貧窮的人很多,但是財富卻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但是很多沒錢的人,每天都在努力工作,用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為什麼看不到回報呢?
窮人,大部分看上去都是很勤奮的。
其實,根源就在于「勤」上。
他們的勤,注意力一直在當前窮困的問題上,就是單純的為生存而生存。
這種勤,是一種機械性的勤,很少動用到大腦,很少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他們對于未來,根本沒有具體的規劃,只知道每天機械性的忙碌著。
這種勤,是一種單一的、重復性勞動,但卻無法創造太多的價值。
整天忙碌于價值不大的勞動中,根本沒有時間來思考,也根本沒有時間來真正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觀。
當下重復性的勞動,雖然看似艱苦,但大腦輕鬆,相比來說,動腦做事情,對于他們來說更痛苦。
因為對于腦力勞動,窮人是很「懶」的。
雖然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但這個世界上,大部分時候,腦力勞動,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
從某種方面來說,窮人是很懶的,懶用大腦。
而想用好大腦,就得不斷地學習,而且還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僅需要從書本學習,還需要從實踐中學習總結,而且這種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
學習,本身是一個積累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短期內還感覺沒啥作用,等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時機成熟了,才會發生大的作用。
而對于只注重眼前的人來說,更是不喜歡花時間在學習上,他們覺得,當下的重復性勞動,是看得見的,做多少勞動就有多少錢,這樣才不會吃虧。
其實很多人很努力,卻始終看不到成效,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在原地踏步,缺乏核心競爭力,當今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你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