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钱能使鬼推磨。
似乎,一个人只要有了钱,就非常厉害了。职场上,努力往高处走,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薪水;社会上,人际交往,本身就是利益交换;做生意,需要唯利是图,成为无奸不商的人。
以上想法,都是不对的。
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金钱,但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是否厉害,划分等级。如果一个人很缺德,再多的钱也会被人耻笑;一个人的脑海里,全部是金钱,那就失去了所有的快乐,人生也没有意义了。
因此,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端正对金钱的态度。不要抱怨钱多钱少,要看看你的思维方式对了没有。
思维变得轻松了,生活就会真正快乐起来。就算穷人,也有穷开心的时光。
02
逆向思维:痛苦来了,幸福也会紧随其后。
有人认为,这一生,最悲哀的是遇到劣质的亲人、朋友。
还有人抱怨,自己太倒霉了,做什么就败什么。
福祸相依的道理,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把道理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还是考虑不够,或者有思考,但是思考的深度不够,真正做起来还是有难度。
在《深圳青年》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三十多岁的企业家,在企业家联谊会上,一开口就说「感谢父母」。
通常,我们感谢父母的爱、父母的幫助。可是,他要感谢的是,父母的「无能和鄙视」。
他说,毕业后,去了上海打工,过年时给父母一千元。父母拿到钱,嘲讽了一句,黎叔叔的女儿,给了八千。
下一次过年,他帮父亲买烟。父亲笑着说,表哥回家,买的是二十多元一包的烟。
更令人难受的是,父母才五十多岁,却不去打工赚钱了,逢人便说:「孩子在上海赚钱,怕啥。」
为了养活父母,他不得不换工作,去了一家外企,然后再次加入学习的队伍,谋划创业的事情。
买了一套小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住。父母却挑三拣四,和儿媳闹矛盾。不得已,他买了第二套房子,和父母分家。
「在父母使劲扎心的时候,我猛然醒悟,这是强心针......」一句话,把劣质的父母,变成了高大上的父母,令人啧啧称奇。
有道是,狠狠地逼自己一把,你就成功了。
可是你用什么来逼自己呢?自我加压是一回事,外部带来的压力,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把外部所有不利的因素,都当成改变自己的动力,人生就大不一样了。所有伤害你的,都会让你「砥砺前行」。
「你不让我活,我偏要活给你看;社会给我一个伤疤,我要让它变成一朵花......」如果你这样想,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留给你的是「豁然开朗」。
03
换轨思维:打破原有的格局,就有意外的发现。
车辆脱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是火车换轨,是常见的事情。朝着东方开的火车,换了轨道之后,就朝着东南方开了。
如果我们在思维上,常常换轨道,那么人生就没有上限的说法了。
作家龙应台写过一个实验:麦尔教授把几只老鼠关起来,左边的门是封闭的,右边的门可以打开。很快,老鼠找了右边的门。
隔一段时间,教授把门的位置对换,左边的门可以打开,右边的门是封闭的。老鼠经过几次尝试,打开了左边的门。
接下来,教授改变门的颜色,用奶酪来吸引老鼠......变化越来越快,老鼠乱成一锅粥,非常暴躁,甚至在伤害自己。
显然,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变化莫测」的事情。赚钱套路越来越深奥,工作中出现了内卷的问题,生活越来越难,电子产品日新月异...... 如何适应社会,常常是「思维跟不上生活的节奏」。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只有可以紧跟变化的人,才能真正脱颖而出,不管是赚钱,还是工作、生活、爱情。
我的朋友小肖,在夜宵城边上租了一个门面,准备加入烧烤大军。但是他忽然发现,夜宵行业,人满为患,倒是吃完夜宵之后,需要代驾的人很多,他果断改变了初衷,做起了宾客接送、代驾服务。
李玫瑾教授说过:「生活其实不难,只是不要自己与自己较劲。」
为什么你一事无成,可能是你活得太「拧巴」了,思维上打了疙瘩,怎么也解不开。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外面的世界都可以为你带来财富,增加改变命运的机遇。
04
U形思维:如果前进不得,那就拐弯、退让。
做人,需要转弯,迂回、退步,就像「U」字一样。
很多人认为,只要勇往直前,锁定目标,就能有所建树。事实上,前进的路,不会是笔直的,甚至是错误的。
一个人如何成功?只要目标没有错,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慢慢来,耗费一辈子的时间。
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是同学,但是庞涓心眼很小,担心孙膑超越自己,于是把他骗到魏国,割掉他的膝盖骨。
孙膑逃往齐国之后,做了军师。
在桂陵之战中,庞涓对孙膑穷追不舍。孙膑主动退让,每天把吃饭的灶减少一些,三天之后,所有的灶加起来,只能供应三万士兵吃饭了。
庞涓认为,齐军已经溃散了,于是追得更猛了。到了马陵的时候,他才发现,「减少灶」是计谋,而不是士兵人数少了。但是撤退来不及了,只能听天由命。
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到了祁山,因为粮草不足,只能撤退,又担心魏军来追。于是,让士兵们,每天都增加一些灶,导致魏军认为「蜀军的队伍很大、到处有埋伏」,从而放弃了追击。
人在社会上,很多时候,需要和别人斗智斗勇。你想要赢,就要有不一般的思维。顺着来,反着来,旁边来,中间来,左右夹击,前后相顾......不知道有多少的套路,防不胜防。
清代作家李渔说:「不若因势利导,使之渐近自然。」
一路上,总要学会「相机而动」;否则机遇来了,不敢动;失去了机遇,还在牢牢抓住,就变成了困兽犹斗。
05
一个人大部分的消耗,不是来源于外部,而是内耗。
改变思维的方式很多,关键是如何运用到生活中来。思维和人生对上号了,彼此促进,如果思维滞后,就会拉住人生的后腿。
逆向思维,让你转忧为喜。
换轨思维,让你紧跟时势。
U形思维,让你处处逢源。
你的认知里,藏着你的钱;你的思维里,藏着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