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想追求成功,都愿意享受成功之后帶來的精神和物質上的滿足。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成功之前,必先吃苦。
《治家格言》中說:「寧吃少來苦,不受老來窮。」只有年輕的時候多吃苦努力,為自己積累下財富和資本,等到年老時,才不會受窮,不會繼續吃苦。
還有一句俗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比別人更成功,比別人更有本事,就要先比別人吃更多苦,才能有所成就。「格局是被委屈撐大的,能力是因付出得到的。」委屈、付出,一個人能吃這二種苦,多半很有本事。
一、能吃委屈的苦
有人說,我最不能受委屈,憑什麼別人風光,自己失落。面子大過天,這輩子絕不做低人一等的事情。聽到這番話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樣很有志氣。但是,我們有時候志氣必須向現實低頭。
人生不是光有志向就能成功的,否則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成為別人眼中有本事的人了。之所以那些能夠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就是因為他們比大多數人都能承受委屈。就像曾國藩所言:「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典故,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為了保住性命,自己甘愿為奴,帶著妻子到吳國去侍奉夫差。他每天住在柴房里,像兒子伺候父親一樣,服侍夫差的飲食起居。還要承受吳國人對他的無情嘲諷,受了三年委屈,才贏得了夫差的信任,將他放回了國。
勾踐回國后,在自己的床邊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都舔嘗苦味,就是不讓自己忘了在吳國所受的委屈。他日夜操勞,厲兵秣馬,在范蠡和文仲的輔佐下,終于打敗了吳國,讓自己一雪前恥。所以說,一個人能夠吃得了委屈的苦,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二、吃得了付出的苦
很多人會說,我也能吃苦,也為了人生付出了很多努力,為什麼我卻沒有取得成功?其實,付出辛苦是一回事,能夠不計回報,堅持付出則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之所以會失敗,不是他吃苦沒有用,而是他還沒有吃足夠多的苦。
有的人在付出的時候,只有收獲了一些成功,然后自己才有了繼續努力的動力。但是,越是簡單的事情,才越容易出成績,凡是去做那些偉大事情的人,都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甚至看到別人已經成功,自己的目標還遙遙無期。這時候千萬不能質疑繼續吃苦真的有用嗎?因為在你質疑的時間,別人還在繼續付出,所以笑到最后的是別人。
曾國藩是世人心中最有本事的人,他身居高位,就連慈禧太后都對他青睞有加。他小時候就特別能夠吃苦學習,經常徹夜讀書。有一次他家中來了小偷,藏在他的窗外,準備趁他睡覺時行竊。但是曾國藩卻看書到天亮,最后小偷無功而返,但是卻到處宣揚曾國藩將來一定很有本事。
就連小偷都看出,能夠吃得了付出的苦,這就是一個人有本事的征兆。所以,想要成功的人,不要再抱怨自己出身不好,運氣不好。如果你不能吃苦,你想上的最好的學校,你想過的富貴的人生,都只能由別人替你去完成了。能夠堅持付出的人,最后的結果就是苦盡甘來,這才算真的有本事,快看看你做到了嗎?
「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這是鬼谷子說過的處世箴言。看一個人能不能吃委屈的苦,吃付出的苦,就知道這個人會不會有本事,真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