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朋友的餐會上,聽到老朋友慷慨激昂地跟他講:「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
洛克菲勒在信中寫道:「千萬不要為錢而工作,要讓錢為我們工作。」
這句話聽上去好像有些難以理解。
我們每天朝九晚五,甚至拼命加班,不就是為了賺錢嗎?
難道這樣不對嗎?
你先別著急,聽聽他是怎麼解釋的。
「不要為了錢而工作」,并不是說不工作,而是提醒我們,要認清楚財富運行的規律,讓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這話其實真沒錯,當下這個時代,有多少人身上背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不得不努力賺錢,以滿足自己的支出。
但是當自己賺得越多的時候,欲望就越強,開支相應也就越大,真正把自己變成了金錢的奴隸。
「讓錢為我們工作」,其實是讓我們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要只靠著死工資過活,一味地追求安穩。
要懂得用多余的收益,為自己搭建更多賺錢的管道,讓它繼續產生收益,從而實現復利效應。
當然了,如果你是那種小富即安的人,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安逸的環境,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你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想獲取更多的被動收入,那你就不能讓自己做一個為了錢而工作的人,打破常規的思維,為自己鋪設更多賺錢的管道,才有可能財務自由。
洛克菲勒在信中寫道:
「及時行樂者,喜歡光鮮亮麗的生活,喜歡豪車、豪宅,以及各種奢侈品。這樣的生活確實很迷人,但它缺乏理性。實質上,他們這種行為是在給自己增加負債,他們會成為可憐的房奴、車奴,而一旦破產,他們就完了。」
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人生苦短、及時行樂」,而且還被很多人奉為真理。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一個月最多能賺3千塊,卻過著月薪3萬的生活。
這些人根本不顧自己的經濟條件,也不管自己能賺多少錢,毫無節制地透支著未來幾十年的收入,揮霍無度地享受著所謂的高品質生活。
這種透支未來的行為,的確是在給自己增加負債,一旦哪天沒有了經濟來源,他們就會為過去光鮮亮麗的生活,付出沉重的代價。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及時行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但萬事都要有個前提,在自己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享受生活,這個無可厚非。
怕的是為了追求別人眼中高品質的生活,罔顧客觀事實,無限透支未來。這樣做不僅不可能富起來,還會讓自己的債務越積越多,直到個人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