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真誠的文字,傾聽心底的聲音,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我是 小葉子,陪你一起閱人、閱心、閱塵世的小編。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很多人都覺得只要足夠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也能過上優越的生活。
這其實是個誤區,事實上正是因為人們過于勤奮,才會越來越窮,這種表現在本來就是窮人的群體上表現得更明顯。
為什麼會出現越努力,越失敗,甚至越窮的現象呢?在《停止無效努力》中的作者孫圈圈有一句話道出了真相: 努力可以使我們變得更美好,但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帶來成功。
也可以這麼理解: 並不是所有的努力能帶來成功與財富,對于窮人來說,很多時候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對,就會出現越努力,反而越失敗的情況。
沒有人能夠天賦異稟,所有關于財富與成功的天賦不過源于有效努力,或者說是刻意練習下的努力。
只不過大多數窮人曲解了勤奮的含義,認為只要沒日沒夜的工作,終究會取得成功,獲得碩果累累的成績。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所以大多數人在努力過後不僅沒有變富,反而越來越窮,就比如我的朋友小青一樣。
小青在所有人眼裡都異常勤奮,每天早上不到6點就起床,晚上12點還沒睡,整天都處于努力工作的狀態。
她總認為只要足夠努力,只要努力的時間足夠久,那麼無論是能力還是人生或是財富都會自然而然到來。
然而努力的結果是除了別人認為她很勤奮外,根本沒有什麼成績,更別說財富增長了,甚至生存下去都變得很困難。
這也說明: 無論一個人表面上再勤奮,如果沒有真正的進步,沒有帶來財富增長和能力上的提升,那麼一切努力只是表面上的「好看」。
對于窮人來說,很多人都是起早貪黑的做事,然而有些人能溫飽,有些甚至連溫飽都滿足不了,追其緣由就是因為過于「勤奮」所導致的。
所以很多勤奮只是表面的勤奮,但並沒有融入思考和真正的努力,這就使很多勤奮只是「中看不中用」。
孫圈圈認為:有效努力才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根本,而無效努力只會消耗我們的精力。
也就是說如果努力方向錯了,那麼就可能出現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的情況,這也是《刻意練習》中提到的無效努力。
我曾經也做過很多無效努力的事情,比如說我每天寫文章,但從來沒有去做過資料分析,更沒有想過轉換思維,而是當資料不好時或者推薦量不高時,就沒當回事,只是繼續努力和堅持。
直到發現之前一起寫作的小夥伴不僅賬號突飛猛進,而且流量也特別好時,我才 開始意識到自己所謂的努力不過是「無效努力」。
因為如果沒有用結果去衡量過程,那麼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只不是感動自己的「好看」而已。
無效的努力,不僅不會帶給我們成功和財富,反而會加速我們的失敗,甚至放大我們的焦慮與不安。
因為在如今的時代,無論是對于富人還是窮人來說,沒有進步就是退步。
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是不過是圍繞著自己的舒適區內,延續而已,這種努力無論表面上看起來有多光鮮和勵志,都沒有太多作用。
因為只有以成功或財富的結果去衡量,所有的努力才變得有意義。這不是我們功利,而是外界變化太快,有時候時代改變的時候根本不會跟你打招呼。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努力,才能讓自己獲得真正的成功,而不是表面上的「好看」呢?
可以說想要有錢、有能力、有人脈,首先要找到個人的定位,也就是找到自己價值點,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展開:
第一:區分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知識只是一種狀態,知識本身並不能讓我們得成功或有錢,而是當知識轉化為能力或技能的時候,才能變得真正進步。
簡而言之,就是將知識變成我們生存的手段,積累財富的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窮變富,才能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與行為。
第二:能力的真相。所謂能力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努力程度與用心程度,而是指一個人做事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復盤能力。
如果僅僅只是懂得知識,但不會用,或者無法將知識轉化為可衡量的能力或財富,那麼就不算是真正的能力。
第三:跳出天賦的誤區。也就是說我們不要總將自己失敗或窮的因素都歸結為天賦,實際上天賦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然後通過改變思維,正確的努力和刻意練習而形成。
所以說想要成功,想要「暴富」不能傻乎乎的努力,而要學會既要堅持死磕,又要學會抬頭看路,並找到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與進步,那麼離脫貧也就不遠了。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效應: 當看到別人努力能夠成功,會誤認為只要自己也努力,就能獲得同樣的成功。
然而很多人都忽視了,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功,因為成功的前提除了努力還有思維方式的不同。
而思維的不同則決定了行為的不同,而我們很多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經常告訴身邊的人說:只要努力,什麼都會有的。
而正是這種固定型思維,才不斷局限著我們成長的空間,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失敗,正所謂:如果做的事情都只是低效的重復,那麼做得越多,真的會離成功和財富越遠。
所以要記得一句話: 永遠不要告訴身邊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有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願你我,活得通透,舒展自己的生命,輕盈自己的靈魂。
下期分享我們不見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