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在遇到困難面前發洩一下確實是件好事,但是不是任何時候「哭」都能解決問題的。
有時候哭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改善身邊的困境,但是有種「哭」,叫做哭窮,這卻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希望你永遠不要向身邊的人哭窮。
關于人的情商一般來說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這五種特徵組成,在人際交往中,情商的高低代表著個體社會適應性的高低。
而經常向他人哭窮的人對于自我情緒的控制顯然是不恰當的,也是自身社會適應性低的表現,哭窮一方面是對自身不良情緒的和壓力的釋放,另一方面,經常哭窮的人也會給自身帶來消極的心理暗示。
對于哭窮的人發洩的不良情緒也會感到排斥,這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情緒上的困擾。
哪怕自身本身經濟不差,在長期的哭窮的暗示下也讓自己的潛意識認為自己就是個窮人,陷入心窮的境地,不利于自身的發展進步。
詩人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寫到「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氣節,對于貧窮也向來不外露,哪怕真的陷入了經濟困境,也會認為是自己的恥辱,不會去顯露自己窮的一面,更不會憑藉「窮」來達到自己不予人知的目的。
但是,現在很多人對于「哭窮」仿佛成了一種新的流行文化和趨勢。
在高速發展的經濟背景下,年輕一代的壓力越來越大,哭窮可以將自己暫時放在弱者的角色裡得到釋放和安慰。
通過哭窮的行為將自己放在一個需要幫扶的弱者的位置上,來獲得他人的關注和同情,以期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別人因為你的弱者光環加持,也更傾向于認為他也是一個弱者,造成惡性循環。
因此,無論自己多麼困難,永遠不要向身邊的人哭窮,那樣,雖然一時可以滿足自身的需求,但會帶來的長遠的消極影響。
所以說千萬不要向你身邊的人哭窮,人貴在有氣節,有哭窮的時間不如奮發向上,靠自己的實力一點點創造屬于自己真正的財富。
相信你讀完文章有很深的思考,喜歡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