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網友在網上吐槽說,今年40歲了,忽然接到公司裁員通知,感覺整個天都像是塌下來一樣,房貸和車貸壓的喘不過來氣,還有一家老小需要養活,這以后日子該怎麼過呀。
網友說,在30多歲的時候,曾經在網上投簡歷找工作,幾乎每個周都會有三四家企業打電話邀請去面試,等到了40歲被裁員,才發現已經好久沒有人給打電話邀約面試了。
網友感慨的說,如果說自己沒能力,沒經驗,還好說,但是自己不僅有經驗,而且能力自認為還不錯,擔任市場策劃,銷售過億,自己貢獻超過40%,然而就是這樣,在找工作的時候,要8000元的月薪,面試的時候還被HR嘲笑,就這還想要8000元的月薪?
網友說,當時心里面挺生氣的,自己被裁員之前,月薪超過3萬,自己這一次把薪資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都還被嘲笑,真的感覺到很羞辱。
這位網友是典型的深耕一個領域,成了該領域的專家,做到了行業內算是精英的地步了,但是依然避免不了被裁員的命運。之前人們常說:深耕一個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那麼你就能夠賺到大錢。然而在這位網友身上發生的事情,似乎證明:深耕一個領域是最大的騙局。難道真的就是這樣嗎?
01
時代在變,人只有不斷成長才不會被淘汰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當然這也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時代在變化,而人只有不斷的成長,才不會被淘汰。
如果在十幾年前說諾基亞會倒閉,相信沒有一個人會相信。因為當時的諾基亞是手機行業當仁不讓的霸主,沒有人能夠撼動它的地位。
當時諾基亞手機的操作系統是塞班系統,當時塞班工程師待遇讓人羨慕。他們很多人是在這個行業干了很多年的工程師,也是行業的精英,但是當安卓和蘋果手機出現的時候,他們一樣被淘汰。
有句話說的很好: 打敗你的不是同行,可能是跨界。諾基亞被谷歌和蘋果公司打敗就是這句話很好的證明。
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只能不斷的成長才不會被淘汰。如果你想著自己靠十年成為行業專家,之后就可以一勞永逸吃老本了,那麼你就錯了,你的行業可能會成為夕陽產業,很快可能就會被淘汰。
我之前認識一個搞編程的哥們,一開始這個哥們學的是java(一種編程技術),後來安卓異軍突起的時候,他就利用業余時間研究安卓,然后直接轉型,成為安卓工程師,工資比以前漲了一倍還多。
後來蘋果手機紅火的那幾年,他又研究ios系統,然后轉型成為ios工程師,工資又漲了快一倍。這哥們就是閑不下來,當別人覺得自己工資可以,在行業也算是老人的時候,他又嘗試新的技術,現在已經成為研發部門的副總,不過他自己還在持續的研究技術。
02
被淘汰是正常,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后浪推前浪
其實,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不管你多牛,最終也難以避免被淘汰的結局。
因為一個人會變老,精力會衰退,記憶力會變差,除了年齡,可能還有經驗比年輕人優秀,其余的還真比不上年輕人。如果經驗相對來說不那麼重要,公司為什麼還要留著你呢?
不說咱們普通人,就說馬云,最近馬云在B站上的視訊,下面評論也是爭議很大。很多言論都很不友好。這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之前幾年,馬云還被視為年輕人的成功導師,然而這才幾年,形勢就變了。
馬云在如今年輕人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相信很快,在年輕人群體將會毫無影響力。這在某種意義上講,馬云也是「被淘汰」了。
這個社會本身就是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這也是自然規律,所以,有時候也需要坦然面對和接受。不要覺得自己深耕一個領域,就不會被淘汰。
你會深耕一個領域,別人照樣會,當別人比你年輕,還比你深耕的更深,你同樣會被取代。
03
積累資源,多方布局才能避免危機
那麼,難道人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并不是,深耕一個領域是沒錯,但是你要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
就好像電報,當初誰能夠想到電報會被取代?打敗電報的是電話。如果你是電報員,那麼當你面臨被淘汰的時候,你就不能死守著電報,等著被淘汰,而是應該去學習其他知識,你也就會找到其他的機遇。
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積累資源往往比積累知識更重要。資源是稀缺的,是能夠不斷產生價值的。就比如,你是一個程序員,你即便是再牛叉,你的技術也會有淘汰的一天,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房東,那麼即便是過一百年,只要房產還在你手里,你就可以靠房子這個資源來收房租。
當你能夠掙錢的時候,你就應該多方布局,讓自己收入的渠道超過三種以上,這樣你才不會因為一個收入渠道出現問題,從而導致自己處在危機之中。只要其他兩個渠道能夠為你提供收入來源,那麼你就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新的項目和技術,重新開辟收入渠道。否則你每天為生存掙扎,你根本也就沒時間深耕一個領域。
最后總結:
深耕一個領域是沒錯,但是要注意,時代變化了,你所處的領域要被淘汰了,你就需要學習新的知識,深耕新的領域。 人不能停止進步,即便你成為行業專家之后,你同樣還需要持續的學習,這就是代價,不然你就很快也會被淘汰。 在自己手里有錢的時候,別亂花錢,而是買入資產,用于參加一些培訓班,學習副業知識,給自己拓展其他的收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