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 :讓一個人變窮,實在是太容易了!
拼死拼活地幹一個月,剛拿到薪水,還沒捂熱乎,房貸/房租就去了大半; 孩子學校組織一次活動,幾百又沒了,這還不算在外面報的各種補習班; 再加上有幾個新婚燕爾的同事,份子錢又得小一千; 好不容易存了點錢,放銀行裡,又趕上了通貨膨脹……
賺錢,怎麼會這麼難?
實際上, 每個人能賺到的錢,都在自己的認知范圍以內。
即使一時運氣好,發了橫財,也會「憑實力」再次變回窮人。
所以,改變「穩定窮」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升認知,掌握「富人的思維」。
可怎麼才能擁有富人思維呢?
股神巴菲特背後的男人——查理芒格的財富智慧,就非常有啟發。
在反復讀了記錄芒格智慧的《窮查理寶典》後,小編發現他曾提到: 一個人變富前,都會拒絕3件事,比盲目拼命努力更有效。
如果你正困惑于「 富人是怎麼富起來的」,就不妨先從拒絕這3件事開始, 逐漸習慣富人的思考方式,從而順利走出「越忙越窮」的怪圈。
有人問小編:應該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還是領導安排的事?
實際上,這根本不是個「二選一」的問題,而是 選哪個都不對的問題。
那該怎麼做呢?
30歲剛從部隊退伍回來的芒格,先後遭遇了失婚、喪子的打擊。
為了給兒子治療白血病,他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
再婚後,又要撫養8個還在上學的孩子。
拿著小律師的微薄收入,芒格的窘迫可想而知。
所以,他該怎麼選呢?
很明顯,興趣愛好不能給他帶來財富,至少不會在短期內幫助他改善生活質量。
那是不是只有安心做老闆交待的任務,一條路了?
芒格做得遠不止這些。
他沒有滿足「初級合夥人」的工作量,而是主動承擔了「高級合夥人」的任務。從而收穫到很多高端客戶的信任,然後得到律所之外的合作機會。
最終,他從客戶爺爺的遺囑裡,發現了地產商機,順利地積累出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你將注意力放在什麼地方,你的人生就會呈現出怎樣的狀態。」——查理·芒格
變富的核心,是要在適合自己的方向上,幹得比別人精、深,從而打造出「不可替代」的護城河。
如果方向錯了,那你就會越努力越沒有效果,時間一長,心態也就崩了,最後完全放棄,確認自己天生就是個窮人。
我之前有個徒弟,上班剛一年要辭職,說自己喜歡攝影,要去追尋夢想。
我問他,你了解攝影這個行業的盈利模式嗎?
他信心滿滿地回答說,只要有興趣,別的都不是問題。
結果光買設備器材,就把積蓄都花光了,而得到的收益完全養活不了自己。
無奈之下,他只得又回來做了技術員。
那怎麼才能確定適合自己的方向呢?
方法就是要 知己知彼。
你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然後再了解行業的運作邏輯、盈利方式。
兩下對比後,你就能知道:這件事是不是「自己能做好」的事了。
千萬不要簡單地跟著感覺走,白白做了無用功,還打擊信心。
當今時代,物質非常豐富,人們想擁有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即使一個月只有5000塊的收入,也要買奢侈品,穿高檔貨,買新款手機。
錢不夠花怎麼辦?那就借。
實在借不來,還可以買彩票,盼著哪天能中個頭獎,來滿足自己無盡的欲望。
芒格卻說,他最幸運的事,就是在很小的時候明白了 「想得到某樣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
所以, 他從來不會寄希望于運氣上,而是腳踏實地地付出,然後得到與之相配的回報。
比如說,你想要提高工資,那就得拿出高待遇對應的業務能力。而不是想著走捷徑,多拍拍領導拍馬屁,搞搞關係就可以了。
之前小編的一個同事就是,業務能力一般,但特別愛和領導走關係。
結果,就在他「即將成功」之前,那位領導被調走了,而新來的老闆只看業績。
幾年的時間和精力,就這麼白白浪費了。
所以,如果你——
想要找個好伴侶,那就先讓自己優秀起來。 想要有個好身材,那就要做到絕對的自律。 想要發財,那就得讓自己的認知配得上你的財富。
根據目標來確定自己努力的行為,是實現夢想的最快捷徑!
「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那我就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查理·芒格
反著想,是查理芒格非常推崇的思維方式。
也正因為這個習慣,讓他無論在地產,還是投資領域,都做得順風順水,財富值直線上升。
「反著想」怎麼會如此厲害?
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哪條路是通往成功的。
每條路看著都正確,卻不能每條路都挨個試一遍。
就像大學聯考填志願一樣,你只能去一所學校上學,而永遠不會知道去另一所學校,自己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
更可怕的,還有各種「好心人」告訴你,應該向左走,或者向右走。
其實,與其糾結「報哪個好」,不如想一想「哪個不適合我」。
找到會導致失敗的那條路,相對來說,就簡單很多了。
只要避免走上這些路,那你的未來,肯定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所以,芒格才不會像其他人一樣,看別人的成功案例,而是專心研究各種各樣失敗的案例。
他甚至會把收集來的失敗原因,列成一個決策清單。
然後每次需要決定的時候,就拿出來逐個排查,只要沒出現在清單上的,就可以嘗試。
這正是他一生中沒出現重大決策失誤的秘訣。
如果你想升職加薪,那就不妨想想「平庸的員工」都是怎樣表現的。不去做這些,你就更容易受到領導青睞了。
這比「看某某這麼做就升職了,我為什麼不行」,靠譜多了!
李敖曾說:「成功的人生,一開始是觀眾,接著是演員,最後是後臺老闆。失敗的人生,則恰恰相反。」
很多人都想擺脫困境,儘快積累出財富,過上好日子。然而現實卻往往一直向著自己期待的反方向發展著。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像贏家一樣思考」。
比如說——
想到什麼做什麼,總是跟著感覺走; 期盼奇跡的出現,而不願腳踏實地地付出; 到處打聽別人的成功經驗,卻沒想到,別人的起飛跑道很可能是自己的坑!
所以,你在變富這件事上,掉過坑嗎?
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裡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