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一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人生可以再次選擇,你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有一個高贊的答案是「簡單」。
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當一個人不再渴求外在的物質,轉而追求內心的豐盈,那麼他已經到達了一種全新的人生境界,走向了更加高級的人生。
簡單的生活看似平庸,實則是一種擁有智慧的表現。
人,越簡單,越高級。
01 加法是本能,減法是智慧
從人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們要對人生做加法,因為我們充滿了對這個陌生世界的無限好奇。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新款服裝、漂亮的包包、華麗的首飾趨之若鶩,走上了買買買的漫長道路。
又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逐漸發現,那些衣柜里幾年不穿的衣服、沒背過幾次卻要費心保養的奢侈品包包,不僅沒有帶給我們快樂,反而在每年的換季時刻,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麻煩。
萊迪·克洛茨認為,人與生俱來喜歡做加法,給生活做加法是人類的本能。
比如,大家都想住那種又大又豪華的房子,希望房子中的衣服多到每天穿一套,365天不重樣。
可現實是,常穿的衣服就那麼幾套,常用的包包也就那麼一兩個,買到家中已經落灰的圖書都不曾閱讀幾頁,手機上繁多的app有些很少使用,還占用了我們過多的精力。
人類天生喜歡囤積物品,那大概是遠古時期,人類對貧乏的食物渴求的一種基因吧,它已經結結實實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不曾消逝。
又因為現實生活的壓力,讓很多人在加法生活中尋求短暫的快樂,來釋放壓力。
毫無節制的占有,其實是對人生的一種莫大的消耗,它會在無形之中占用我們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逐漸迷失自己。
時代在進步,人類在發展,如今,消費時代已經漸漸遠去,極簡生活的興起已經成為一種時髦。
加法是本能,減法是智慧。
要想活得高級,就要學會斷舍離,讓生命歸于簡單的狀態,清醒理智地對待生活。
02 要想得到生命的清歡,就要為生命做減法
林清玄說的:
「要想得到生命的清歡,就要為生命做減法。」
聰明的人早已經舍棄掉生命中無用的東西,不被欲望束縛,不隨波逐流,能在紛繁的世界中尋求一種清流般的生活。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機緣巧合得到了一件昂貴的猩紅色睡袍。
那件睡袍極其華麗,讓狄德羅感受到家中的傢俱和裝飾與之不相搭配,于是重新裝修家里,并換掉了家中的傢俱。
可如此就意味著之前用順手的傢俱沒有了,狄德羅感到不舒服,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綁架了」。
《增廣賢文》有言: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當人們不斷地為家中添置物品時,其實已經掉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
人生最高級的狀態,絕對不是擁有豐富的物質,所謂的金山銀山,而是內心的平靜和豐盈,生命的從容和本真。
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可不如意的劉禹錫并沒有就此沉淪,而是在平和的心境中寫下了不朽名篇《陋室銘》。
蘇東坡被貶黃州,和好友劉倩叔共游南山,只有野菜充饑,卻寫下了「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名句。
可見,人生的至高時刻,未必是那些財富包裝出來,而是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光輝與世界的交融,讓自己從「簡單」走向了「高級」。
03 簡單到復雜是上半生的成長;復雜到簡單是下半生的修行
一位網友在網絡上分享她的故事:
曾經是購物狂的她因為想要通過購物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幾乎每天都要買東西,大到傢俱家電,小到針頭線腦,看到很漂亮的小飾品更是挪不開眼,于是家中堆積了大量的物品,導致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
然而現實是,她確實從購物中尋得了快樂,可那種快樂太過短暫,反而在看到家中亂糟糟的場景后,變得更加焦慮和不安。
她開始反思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走上了斷舍離的道路,將那些自己用不上的物品要麼送人要麼扔掉,最后只留下20%的物品。
經過了一番舍棄,她的內心無比輕松和暢快,于是將自己這段經歷發布到網絡上,告誡大家不要成為物品的奴隸。
人這一生其實是一個修行的過程,其本質是修心。修一顆簡簡單單的心,修一顆清清靜靜的心。
當內心足夠強大和豐盈,根本就不要外在的物質來讓自己快樂,也會明白: 人這一生,需要的東西真的不多,無非是吃飽穿暖,睡得踏實,其余的可有可無。
《菜根譚》有言: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攘者自冗。」
意思是說:歲月本來很長,但是那些不停忙碌的人卻覺得時間太少;天地本來很寬,那些心胸狹隘的人卻局限在小圈子里;春花秋月很美,然而熙熙攘攘的人卻無暇欣賞。
這世界的美還需要我們去發掘,這世界的大還需要我們去探索,真的別讓自己困在物質之中,畫地為牢。
要學會斷舍離,將多余的物品清除出去,捂緊自己的錢袋子,讓錢花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舍棄無用的社交,多提升自己,讓自己活得豐盈而充實。
簡單到復雜是上半生的成長;復雜到簡單是下半生的修行。
減少20%物欲,能提高80%的生活品質。清除生命中的冗余,拒絕生活的繁雜,才能在素簡生活中走向更高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