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這樣「自律」?
「我這周要讀這本書,每天讀50頁,這周讀完。」
「我要健身減肥,每天運動2小時,體重掉20斤。」
「我要學英語背單詞,每天背100個,這個月背完這本詞匯書。」
......
一個個看似完美的計劃,最后實現的有多少? 幾乎都是幾天過后就泡湯了吧?
我以前也是這樣假裝自律,年年制定計劃,月月有計劃,但全都半途而廢。剛開始,我以為是意志力薄弱。
直到讀到L先生的文章《往前走,別害怕》才醒悟,原來不是我太懶,而是制定的計劃陷入了「計數器思維」的假裝自律。
01、
何為假裝自律
所謂「計數器思維」,就是將目標量化。比如每天讀多少頁,背誦多少個單詞,運動多長時間等。
這種量化思維并不是不好,細致可度量的計劃,使目標清晰,更有利于我們付諸行動。
但這種固定化,只量化行為而無產出的標準,會催生壓迫感。一旦計劃沒完成,比如讀書讀不了50頁,就心生愧疚,進而焦慮自責。
此外,也容易陷入一種為了完成任務而走馬觀花式的假裝自律。比如計劃這周讀完這本書,但這周即將結束,還有一大半沒讀完。
為了完成計劃,囫圇吞棗地快速略讀剩余的頁數。讀完后心生滿足感,但究竟讀沒讀懂,那都無所謂,反正任務完成就行。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讀了很多書,卻毫無收獲的原因。
那要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呢?將量化的標準從固定化改為彈性化,從行為改為產出即可。
比如,將原來的「每天讀50頁,這周讀完」改為「這周讀完這本書,希望產生新的思考,寫3-5張知識卡片。」
將固定化的「50頁」除去,以「寫3-5張知識卡片」取而代之。減少了任務壓力,又量化了結果。
這種方式,能把我們從「還有幾頁沒讀」的焦慮中解脫出來,轉而關注「我學到了多少,有什麼新收獲」的正向反饋中來。
真正的自律,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行動后的正向反饋。
就像我寫作,每次寫完有人點贊收藏或者評論說有所收獲,就是正向反饋。這種動力驅使我不斷學習,堅持寫寫寫。
請記住,苦行憎式的自律,一定是出了問題的假裝自律。真正做成事的人,他們是自律而不自知,每天享受努力的人。
02、
如何真正自律?
前面提到,正向反饋是我們堅持的原動力。那要如何持續擁有正向反饋,實現真正的自律呢?
阿一為大家總結了3個方法,看完后趕緊行動起來。
1、寫感恩日記
這是我很久之前就倡導的的方法。每天記錄2-3件讓自己快樂的大小事,或者做成功的事。
事情不需要很大, 文筆不需要很好,你只需要去寫就可以了。
如果你看過我之前的文章,會發現我以前經常消極悲觀,但自從開始寫感恩日記,儲存美好能量后,我逐漸變得堅定和開朗。
這就是感恩日記的魔力,它能夠給你渡過難關,克服困難的勇氣。
當你心懷感恩,周圍的人都是來渡你的好人。
就像周國平說:
「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地遭遇。」
寫感恩日記,就是儲備積極能量,以正向態度去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態度變了,你的世界也就是變了。
2、轉變思考視角
當一件事結果不如預期,比如一周結束,但你的計劃還沒開始,你是選擇想著自責,就會陷入越想越擺爛,越討厭自己。
反之,你若能轉換視角,想著這一周結束,我的閱讀計劃被耽擱,我可以去做點什麼呢?
或許我可以現在立刻打開書閱讀,或者看這本書的書評, 了解內容大綱再有針對性去閱讀。
視角決定了事情的最終走向,而不是事情本身。
你選擇接受糟糕結果,自怨自艾,事情只會越發展越爛。 你選擇轉換視角,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還能扭轉乾坤。
請記住,當事與愿違時,多思考「我還能做點什麼」。
3、設置具體獎勵
先設置個情景。假設你設定目標減肥20斤,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下兩種方案,哪種更能讓你堅持下去。
第一,沒有獎勵,單憑想象。幻想自己變瘦后,穿衣服有型,走在大街上回頭率百分百。
第二,設置具體獎勵。每周堅持運動后,獎勵自己一件自己喜歡的小物品。
哪種更能讓你堅持下去?答案肯定是后者。
因為人都有「被認可」「被肯定」的需求,獎勵小物品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可,也是將進步可視化的表現。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半途而廢,就是感受不到回饋,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
但當你設置獎勵后,看著自己努力后得到的獎品,你的內心定會有別樣的滿足感。
實現目標,從獎勵自己開始。
周國平說:
「世上有一樣東西,比任何別的東西都更忠誠于你。那就是你的經歷,以及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
不管過去好壞,不論過往成就,那都是云煙。但要珍視那些經歷,從經驗中總結,結合所學方法和自身實際,繼續馬不停蹄地趕路。
過往的假自律不可怕,可怕的是現在的你知道了真相,還不愿意改變。
愿你我都能跨越知道和行動的鴻溝,在自律中得到想要的人生。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