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想做领导者,得先培养好自己的一种大格局,一旦具备,胜读十年书;高明的领导者,在用人上往往也有这种大格局,你有吗?这种大格局就是包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下属犯下的错误,领导者是坦然面对、学会包容,还是大发脾气、一搂到底,这是区分一个领导者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很多时候,只有懂得包容,才能给下属一个改正自身错误的机会,让下属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了,以便以后引以为戒。
宋太宗时期,有一位名叫孔守正的人因为对朝廷立有大功,因而被封为殿前都虞侯。一天,他和同为武将的王荣一起在北裴园侍奉宋太宗酒宴。由于二人都是性格豪爽之人,在酒宴上你一杯我一杯,大声谈论着彼此战场上的英雄事迹。
没过多久,孔守正就喝得醉醺醺的了,于是就和王荣在宋太宗面前争论起各自的功劳大小。两个人越吵越生气,越吵越大声,甚至毫不顾忌在场的宋太宗,完全忘记了作为臣子的礼节和本分。这种情况下,侍臣就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送到吏部治罪。太宗没有同意,只是下令将二人送回府去。
第二天,二人酒醒了以后,回想到自己在太宗面前的失礼,惊慌不已,便赶忙前往大殿向宋太宗请罪,宋太宗笑着说: 「朕昨天也喝醉了,完全想不起来还有这些事情了。」 二人顿时感激万分,发誓以后会更加努力地为朝廷效力。
文武百官听闻此事以后,也纷纷佩服并感念宋太宗的包容之心。
很显然,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宋太宗在面对两个臣子酒醉之后在自己面前争功的事情,心里肯定会不高兴,但是当二人酒醒以后跑来请罪时又假意说自己也喝醉了。宋太宗的这个做法就很高明,不仅保住了朝廷的体面,同时也让二人得到了警醒,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好一个领导实非易事,要想成功地驾驭好下属,在用人上没有大格局,不懂得包容,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同样的道理,一个高明领导者,只有具备了包容这种大格局,才能担当起权衡整个大局的责任。
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做到容人容事,那么对于被「包容」的人来说,就会产生出一种被尊重感,也容易激发出「不做出一番成绩就难以报答」的想法。
在职场,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一个人,宽容下属的缺点,善于发挥下属的优点,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努力。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管它们的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石头,不管它们的大小形态,所以高山无限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滴水滴,不管是否清浊,所以大海一望无际。这些就是对 「包容」一词最有力、最好的解释。包容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需要一定的底蕴。如果说用人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包容的大格局就是打开这扇艺术大门的万能钥匙。